18 性能演进:RN、Flutter、小程序和 Enhance Hybrid
前面讲的性能优化方案,基本都立足于 Hybrid。这一讲我们来聊聊多端场景下的性能优化方案——RN、Flutter 和小程序。
RN 即 ReactNative,是 Facebook 开发的开源移动应用架构,它可以让开发者基于 Javascript 和 React.js 开发跨平台移动应用。近一年 RN 非常火,其优势之一是多端开发,另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渲染性能,我曾使用 RN 做了一个个人中心解决方案,首屏性能可以提升 50%。
Flutter 是一个由 Google 开发的开源移动方案,与 RN 类似,主要为 Android、IOS 系统开发应用。它的技术架构屏蔽了平台的概念,把多端优势在更底层解决掉了,同时渲染性能更好一点。
除此之外,Flutter 最大的优势在于提升了开发效率。我曾在实际项目中实验过,相对于 iOS 和 Android 两端开发,它可以降低 40% 的开发成本。
小程序则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在微信平台上使用的程序,它主要为开发者在微信平台上提供服务。使用小程序进行优化时,不像 RN 和 Flutter 拥有良好的性能,需要我们额外做一些事情。下面我就一一为你详细介绍下。
RN 原理及其性能优化
一般在移动端开发中,我们会使用原生应用或者 H5,但它们都有不能忽视的缺点。如果使用原生开发的话,由于客户端发版和版本审核,迭代周期会比较长;而使用 H5 的话,它的性能体验又比较差,不如原生应用流畅。所以,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,RN 就出现了。
RN 会把应用的 JS 代码(包括依赖的 framework)编译成一个 buddle.js(如 iOS 下 index.ios.bundle.js),它整体框架的目的就是解释运行这个 js 文件。如果是 js 扩展的 API,则通过调用 bridge 方法来调用 native 方法。在这个框架下,上线周期和 Hybrid 类似,
但因为框架层负责跨平台的渲染,渲染效率比 Hybrid 好得多,前端开发者只需要关心如何编写 JS 代码即可。
有关 RN 的环境搭建和基础使用,我就不多介绍了,这里重点来聊聊 RN 下的性能优化问题。
2016 年初我使用 RN 改造个人中心页面,当时遇到了两个难题:
Listview 无限下拉列表初始渲染慢,滚动过程中卡顿体验差的问题;
用户在拍照时,遇到的卡死的问题,根源是调用拍照控件时出现卡顿。
第一个是 RN 的老大难问题了,我最初是通过官方提供的 Flatlist 来解决,但由于 Flatlist 追求比较一致的滑动体验,使用空白的 view 组件进行占位,如果你滑动比较快,会来不及渲染就会出现白屏。后来,我做了技术调研后,在 Native 侧封装了一个原生的ListView,通过 RN 层来调用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第二个问题,调起照片控件时出现卡顿,后来定位发现,原来是 JS 调用 Native 照片预览时,出现了延迟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
目前的 RN 框架,是基于大量 JSON 消息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来进行通信的。它的大致逻辑包括以下两段;
从 JS 到 Native 通信,即当 JS 调用 RN 控件时,JS 会把它需要调用的 NativeModule 函数和 NativeModule 对应的名称参数用 JSON 序列化后,传递给 Native,Native 接着会提取并调用对应的 NativeModule 的方法;
从 Native 返回向 JS 通信,Native 先通过 CreateInstance 将数据处理成 JSON,再传递给 JS ,JS 完成调用 JSModule,以实现 Native调用 JS 组件的能力。
在通讯过程中,如果出现调用延迟,会导致操作后没反应情况的发生。
这就需要通过周期性调用类似 ping 的方式来检测是否出现延迟。具体来说,在调用 ping 指令后对时间进行记录,如果时间超过某个阈值,就认为出现延迟了,阻塞延迟后,需要等待该进程结束,而非持续排队调用。
解决过程中,还需要注意两点:
原有 Hybrid 工程迁移到 RN 过程中,会发现很多新旧功能兼容问题,此时我们可以重新根据 RN 下的体验去设计页面功能,而不是盲目做功能拷贝;
提前做好 RN 基础建设,打包编译和热更新流程,尽量和 Hybrid 下的基建体系保持统一。
Flutter 及其性能优化
当我们使用 RN 开发移动端应用时,会因为要适配 Android 和 iOS 两端,导致代码复杂度特别高的情况。而使用 Flutter 可以避免这一情况。为什么呢?因为 Flutter 自带的渲染引擎和视图,可以帮我们完成组件层的闭环渲染,避免了像 RN 一样还要在组件层和渲染层分别实现。
请看下方 Flutter 架构实现图。
Flutter 框架整体上使用 Dart 语言来实现,并且有着清晰的分层架构。这个分层架构除了让我们调用 Flutter 时更便捷之外,还可以分层调用甚至修改每次层的实现。
架构图中的 Foundation 层,提供了最基础的绘图、界面刷新,触屏等事件;Rendering 层由 Animation、Painting、Gestures 这几个子模块组成,它对外实现了完整的布局绘制功能,正是这一层让 RN 具备了跨平台渲染能力。
在它上一层是 Widgets ,它是开发者最常接触的一层,也是实现跨平台能力的一层,主要包括文本、图片、输入框动画等。在 Flutter 中,通过这一层可以组合嵌套不同的控件,可以构建出任意功能,任意复杂度的界面。
最上面的 Material + Cupertino 层提供了一系列控件(如 Material Design 和 iOS style 的控件),它主要用来保证两个平台(IOS 和 Android)上用户体验的一致性。
正是通过这一层层架构,Flutter 内部闭环实现了跨平台组件、渲染等流程。
那么,使用 Flutter ,前端的性能问题一般会出现在哪里呢?我们该如何进行优化?
用户在使用 Flutter 业务中,遇到的性能问题主要有两大类:
用户滑动操作不流畅,因为丢帧导致的卡顿;
操作流程被中断,陷入等待,也就是页面资源加载时间过长。
为了解决上述问题,我们选定页面滑动的流畅度(FPS)和页面加载耗时,作为性能指标。FPS指标的采集,一般借助 mChoreographer 和 CFRunLoop 来实现。但由于这两种方法都是在主线程上进行的,而 Flutter 的绘制是在 UI TaskRunner 中完成,在 GPU TaskRunner 中渲染,所以以往的 FPS 检测方法并不适用于Flutter。
Flutter 官方也提供了 Performane Overlay,缺点是无法提供在线监控的性能指标。最后我参考了业界,采用 handleBeginFrame和 handleDrawFrame 之间的时间间隔来计算帧率。前者用来启动一个新帧,后者用于帧的绘制。
具体是怎么做的呢?
第一步,在使用 App 进行交互操作,开始时计时,1s 内打印下开始时间 startTime,然后在handleBeginTime 方法回调时进行记录,再在 handleDrawFrame 方法回调时进行记录,结束计时打印下 endTime,将 endTime - startTime 存储数组 PerfArr 中。
第二步,计时达到 1s 后,计算刷新次数 PerfArr.length。PerfArr 中超过 16.6ms 的认为丢帧,如果连续 5 帧超过 50ms 则认为卡顿,单帧超过 250ms 则认为严重卡顿。
第三步,根据卡顿进行预警即可。
小程序及其性能治理方案
我们在开发 Android 和 iOS App 时,H5 会出现白屏和页面切换不流畅的问题,与此同时,我们也希望 App 可以随时更新,而不需要上架审核。随着技术的发展,小程序作为替代方案就出现了。
小程序分为微信、支付宝、百度、头条系等多种,在这里我以微信小程序为例介绍下。微信小程序是怎么解决的呢?它主要通过设计一套自己的 Web + 离线包方案来实现,这样既能保证跨平台实时更新,还能保证性能体验。
同时,小程序还能禁掉一些不合适的标签(如外跳 URL 的 A 标签)和 API(如动态执行脚本的API),减少安全问题。此外它还能避免 JS 操作 DOM,从而提升渲染性能。
以下是小程序的架构设计:
小程序的渲染层使用 WebView 进行渲染,开发者的 JS 逻辑运行在一个独立的 Jscore 线程中。
渲染层提供了带有数据绑定语法的 WXML,逻辑层提供了setData 等 API,开发者需要更新界面时,通过 setData 把变化的数据传递过去,小程序框架会根据 Dom Diff 的流程把正确的结果更新在 DOM 树上。
一般小程序的前端性能,我们主要关注首屏时间,也就是用户打开小程序到首屏加载完成的时长。
2016 年我在做微信支付项目时,收到用户反馈,主程序加载慢。当时我先做了首屏时间的采集,通过 setData 结束时间 - 路由开始时间获取到,发现首屏时间一度超过 5s。为了解决这个性能问题,我们开始结合业务场景和架构图进行了定位。
当时我们的小程序是放在微信支付的九宫格中的,大概有千万级的流量,公司很多业务都想使用这个流量,于是我们在小程序首页就增加了一个入口逻辑,随着业务增加,首页的代码量也越来越大。
再看小程序的架构图。我们可以知道,小程序启动时,也分为逻辑层的启动和视图层的启动,逻辑层的启动主要是加载 JS 代码,视图层则是启动 WebView 对页面进行加载和渲染。这也增加了时间。
经过这么一番分析,我们发现问题出在首页包过大上,它导致逻辑层加载过慢,首屏时间超标。
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?我的做法是先整理和清理包资源,比如把小 icon 都统一从网络加载的方案,无用资源及时清除;然后采用分包加载的机制减少首屏时间。
所谓分包加载,就是根据业务场景,将用户访问率高的页面放在主包里,将访问率低的页面放入子包里,按需加载。具体在这个项目中,我在主包只保留核心页面,如核心页面导航位及首页信息流等,其他内容(如积分种树功能、公益活动等)都放入子包中。启动时只加载主包,使用时再按需下载子包。这样主包从 1.2M 降低到 0.5M,首屏时间达到微信小程序下首屏时间标准的即 3s。
这里面的注意事项就是,要在项目方案设计时,就做好代码和资源目录文件的划分,主要功能所依赖的资源,要放在主包里,子包的拆分不需要太细。如果用户在点击到子包目录时,感觉有卡顿,可以做一些预加载处理。
小结
好了,以上就是 RN、Flutter、小程序等的优化方案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,我们遭遇了不少坑,最大的坑是 RN 方案接入期遇到的。我们在新技术生命周期的“早期采用者”阶段就已经介入了。
这个阶段 BAT 都没有大规模使用,出现问题后(如页面报错)需要去向 Facebook 开发同学提issue 去解决,往往解决一个问题就需要 2 周时间,业务往往等不及,严重影响了项目进入生产环境的进度。所以建议你以后在采用新技术方案时,尽量在上图的“早期大众”阶段再进入,这个时期很多常见的坑都蹚过了, Flutter 方案我们就是这么做的。
下面给你留一个问题:
你们现在使用的多端方案有哪些性能优化手段呢?
好了,欢迎在评论区和我沟通,马上进入下一讲,前端技术专业能力与业务产出平衡。
# 精选评论
# **康:
这里 Flutter 只提到性能指标的收集,有优化方案吗?
# 讲师回复:
Flutter这块儿,优化方案还在做的过程中,主要是卡顿优化,长列表优化和内存优化等